健康科普

结核病不可怕 要正确认识它

  很多人一提到传染病,总会感到恐慌,生怕自己会沾染上。如果身边有人得了传染病,总会对其避而远之。事实上,只要掌握了相关防护知识,完全可以避免被传染。本期,我们请来徐州市传染病医院结核三科主任刘慧梅,请她谈谈有关结核病的误区。

  刘慧梅主任介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对于一些常见病有了基础的认识。但在人们印象中,传染性疾病总是离自己很远,一旦周围的人出现了传染病,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又太少,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误区。对于结核病,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所有的结核病都有传染性,接触就会被传染

  刘主任介绍,结核病分为肺内结核和肺外结核,肺内结核分传染性的痰结核菌阳性的结核病人和痰结核菌阴性的病人。肺外结核包括常见的淋巴结核、骨结核、盆腔结核、输卵管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腮腺结核等等,全身器官除了毛发和指甲不会的结核病,其他器官组织均有结核病发生机会。尤其是痰结核菌涂片是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有高度的传染性。其他肺外结核基本无传染性,生活接触不传染,但一旦发病要注意积极治疗。

  误区二:接触结核病的人就一定会发病

  正常成年人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接触过结核菌的,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90%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会发生结核病。发生结核病的概率约为10%,其余则可能在其免疫功能低下时,尤其是长期感冒、熬夜、劳累,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另外,结核菌感染者是否发病,是与结核菌毒力大小和人体免疫力均相关,接触结核菌的数量多、毒性大,就会有感染及发病可能。

  误区三:家中及祖辈均无结核病人,就不应该得结核病。

  结核病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所以,与遗传因素无关,有相关研究报道,部分人体有基因易感性,因此有一部分病人会在同样的生活空间中较常人易于发病。

  误区四:生活条件好,就不会得结核病

  只有营养不良的病人才会得结核病?其实不然,糖尿病人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良的病人,是结核菌的易感者,而且,一旦结核病发病,就会进展的很快,往往也是结核菌的传播者,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检查胸部平片,排查有无肺结核病。另外就是长期服用含有激素成分等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也会是结核的好发人群。

  误区五:年轻人不得结核病

  年轻人群,尤其是中学生生活空间比较拥挤,学习负担重,身体抵抗力较差,一旦感染结核菌,很容易发生结核病,一旦有传染源存在,就会出现大量的结核病人,形成结核病的暴发流行。如果青少年经常咳嗽、时好时坏,就应常规拍胸片检查。

  误区六:症状好转就可以停药

  结核病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不适症状可在短期内消失。不过,结核菌是相当顽固的一种细菌,尽管在用药2个月左右,大部分敏感菌可被杀灭,但少量非敏感菌可能依然存活。因此,结核病患者应坚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一般为6—9个月,以达到治愈和减少复发的目的。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症、痰结核菌检查、放射学检查等结果决定是否停药,结核病患者切莫自行停药。有特殊情况的要延长治疗才能真正治愈结核病。

  刘慧梅主任强调,结核病不可怕,要正确认识它。营养饮食,锻炼身体,有症状及时就医,患病后认真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结核病。

  ■专家简介

  刘慧梅 结核三病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 在读硕士研究生

  从事结核内科临床科研工作多年,擅长各型肺结核,肺外结核,孕产妇结核,儿童结核病,多器官多部位结核的诊治。开创淋巴结核中西医联合治疗、内外科联合治疗。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病、艾滋病等有独到的见解。对于耐药及复制肺结核个体化方案、结核性脓胸穿刺灌洗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射,及重症肺结核的全身综合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对于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鉴别,并发症大咯血、气胸救治好转率成功率高。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并连续多年获得徐州市传染病院先进个人、“三好一满意”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六上午

  咨询电话:0516—83668932 83668903 15952157756

  科室QQ:2263699559

预约
挂号
病历
邮寄
微信
订阅
订阅号
微信
服务
服务号